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位于景德镇市瓷都大道古窑路1号(伊龙大酒店旁),国家AAAAA级景区、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。景区距机场、高速路口、火车站车程均在十分钟左右,是景德镇陶瓷文化旅游的首选景区,可让您深切体会到瓷都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。
历代古窑展示区内有古代制瓷作坊、世界上最古老制瓷生产作业线、清代镇窑、明代葫芦窑、元代馒头窑、宋代龙窑、风火仙师庙、瓷行等景点,向人们展示了古代瓷业建筑,明清时期景德镇手工制瓷的工艺过程以及传统名瓷精品。陶瓷民俗展示区以十二栋明、清时期古建筑为中心,民俗景区内有陶瓷民俗陈列、天后宫、瓷碑长廊、水上舞台瓷乐演奏等景观。水岸前街创意休憩区内有昌南问瓷、昌南码头、耕且陶焉、前街今生、木瓷前缘等瓷文化创意休闲景观。
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内有如下主要景点:
1、清代镇窑。清代镇窑(简称“镇窑”)为我国传统窑炉中独具风格的瓷窑,窑房是穿逗式木构架建筑,窑炉位置约占窑房四分之一的面积,除去窑炉所占空间,其余约为两层结构。底层为装匣、开窑之用,二层柴楼主要用来贮备松柴,整座窑炉棚顶,与无梁殿内顶部相似,属砖砌成的拱形结构顶棚,高大的烟囱用单砖砌成,其砌筑技巧令人信服。
2、葫芦窑。葫芦窑为景德镇葫芦形柴烧瓷窑的简称,古人说其“窑形似卧地葫芦,前大后小”。葫芦窑为景德镇特有的瓷窑,最早出现于元末明初,直到清初出现了蛋形窑(镇窑)后才逐渐停止使用。明代宋应星的《天工开物》对景德镇的葫芦窑有专门的文字记载,并配有插图。
3、馒头窑。馒头窑为景德镇宋元明时期使用的典型瓷窑之一,以窑形近似馒头而得名。有的馒头窑窑床的平面呈马蹄形,故又称马蹄形窑。馒头窑属半倒焰式窑炉,火焰自火膛喷向窑顶,再倒向窑床,烟气从排烟口、竖烟道、经烟囱排出窑外,烧成温度可高达一千三百度,并可形成还原气氛。
4、宋代龙窑。龙窑为我国传统陶瓷窑炉之一,窑炉依山势倾斜砌筑,形状似龙而得名。龙窑结构简单,分窑头、窑床、窑尾三部分。窑头设有单独的火膛,其余燃烧室均在窑床的通道内,投柴口设在两侧窑墙上的拱脚处,对称排列。一般以茅草、树枝等为燃料。
5、瓷音水榭。景德镇瓷乐团于1985年成功地研制了以瓷盘为主要材料的新型民族打击乐器“瓷瓯”,先后获得国家发明银奖和文化部科技成果奖。这套瓷乐器采用优质瓷土按专业乐器技术要求精致制作,演奏起来清晰悦耳、美妙动听,是景德镇瓷乐器“声如磬”的集中体现,具有音质纯正优美,音域音量适中和音准校定后不受气温影响而较稳定等特点,属于世界首创。
6、小器作。作坊是我国古代陶瓷手工业劳动生产场所,俗称坯房。发展到明代已分工很细,据史料记载制瓷工艺有“过手七十二”之称。此作坊,生产日用瓷为主,其中包括碗、盅、杯、碟等品种,胎质细腻,造型规整,素以白如玉、明如镜、薄如纸、声如磬著称于世。
7、手工作坊。制瓷作坊,俗称“坯房”,是制作瓷器坯胎兼瓷器坯胎釉下彩绘的工场建筑。根据瓷器坯胎品类的不同,又可分别称作“圆器作坊”和“琢器作坊”。作坊建筑,由三栋或四栋穿逗式木架建筑绕内院组合而成,全封闭,平面型犹如北方的三合院或四合院布局。
8、明闾。“明闾”有闾门、店铺、祠堂、民宅等八栋建筑。明代闾门在明建遗存中较为罕见,此处夏田闾门更为精美,明代晚期的店铺为三开间,明间稍大,两次间为柜台,建筑简朴实用。汪氏五股祠堂为三开间,由照壁、享堂、后寝组成,其他五栋民宅的典型平面是围绕天井布置上下堂、上下正房、东西厢房等。
9、清园。“清园”有四栋不同类型的清代建筑,正中一栋是命名为“玉华堂”的祠堂。该祠堂由照壁、门厅、享堂、后寝组成,平面阔朗,空间高大,地面一色青石板,构架粗犷壮观,雕刻彩饰富丽堂皇。祠堂后是成为“大夫第”的清代进士住宅,旁边配有一书厅和住宅相通,厅前设石栏水池,两旁是格扇厢廊。
10、唐英纪念馆。唐英清奉天(今辽宁沈阳)人,隶汉军白旗。字俊公,自号蜗寄老人。清雍正六年起奉命驻景德镇御厂任协理官,乾隆元年起先后管理淮安关及九江关并兼理窑务,直至乾隆二十一年,前后二十余年管理景德镇御厂,致力于制瓷工艺的研究,仿古、创新均获得巨大成就。
11、风火仙师庙。风火仙师庙里供奉的是风火仙师童宾,童宾是明代万历年间景德镇的烧窑把桩师傅,在烧造御器大龙缸时悲壮献身,被后人奉为窑神。风火仙师庙的建筑建于清代嘉庆年间(1796年—1820年),建筑分享堂及后寝两部分,面积为485平方米。
12、大件作。产品以大、奇而得名,故称大件。此作坊生产万件瓶,千件缸,大盘之类的陈设瓷。其产品制作难度大,技术要求高。器型高大,有宏伟之气魄,体现了景德镇能工巧匠的聪明才智和高超制瓷技艺。